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
报告指出,我国仅少数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在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群体中,心理健康状况差别较大。此外,心理知识普及工作尚需加强,人们对“自我调节”等心理健康知识与服务需求巨大。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以及情感上与他人不相矛盾的前提下,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坚强、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大学生解决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为起点,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为归宿。
心理健康问题的目标是?
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哪几种呢?
1、环境适应问题。
2、学习问题。
3、人际关系问题。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5、性格与情绪问题。
6、求职与择业问题。
7、神经症问题。
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2、不要急于“诊断”。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
3、转移注意。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的问题不放。
4、调整生活规律。很多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
以下就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十大标准:
所以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保持以下两点:
1、持续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拥有乐观的情绪、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