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质及管理教育微探

时间:2015年05月08日点击: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90后大学生作为受到社会各界热议的新一代群体,出生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剧烈变革,信息高速发展的特殊时代。具有睿智而又轻狂、成熟而又盲目、理性而又躁动的显著特征。面对这个早熟、独立、张扬、自信、颇受争议、特点突出、时代感鲜明的学生群体,我们要针对90后大学生的新问题、新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学生教育管理的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以积极态度迎接挑战,进一步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符合对象特点的教育管理新制度,更好地全面提高90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其自觉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者和实践者。 

一、90后大学生的普遍心理特质

90后大学生成长在社会转型加剧、改革加深、开放扩大的重要时期,他们既是经济物质大幅发展的受益者,网络时代的优先体验者,同时也是腐朽与浮躁意识的受害者。他们追求独立,个性张扬,对新事物接受快,思想前卫,观念超前,既有着强烈的叛逆性,又有着无法摆脱的依赖性。经过观察和调查研究,我认为,90后大学生的普遍心理特质如下:

1、行为方面。

他们渴望独立,也表现得比较成熟,但实际上他们的依赖心理极强,属于假性成熟。90后受到的关怀爱护超过以往任何一代人,同时在成长中也受到了更多的禁锢,这激发了他们渴望独立的一面,也促成了他们叛逆的一面。由于过度保护,他们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渴望独立的外表下是无法摆脱的对他人的依赖。90后耳濡目染地接触到一些新鲜事物,看到一些社会现象,表现出超龄的成熟。但他们实际上又很不成熟,假性的心理成熟与社会实际的要求相差甚远。同时,他们的被动独立和假性成熟又导致其心理压力过大,在生活中面对挑战时应变能力不强,甚至因惧怕失败而走入极端。

2、情感方面。

90后大学生情感外显而张扬,这与社会的现实情况是吻合的。浮躁的环境造成90后大学生情感上既躁动又不安,他们荣誉感强烈但虚荣心更强,物质生活丰富甚至奢靡,精神生活也同样“丰富”却往往空虚迷茫。在他们张扬傲慢的背后是孤寂与无奈,是他们无法宣泄的内心压抑之情。

3、思维方面。受到各种思潮熏染的他们思维前卫、观念超前、世故圆滑。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其实也是他们受害的一种表现。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冲击的他们,看似复杂圆滑,却又表现得直接简单,因为他们是模仿别人的世故,所以虽然看似复杂圆滑,其实是冲动而极端单纯而脆弱。

4、认知方面。

认知即对善恶、对错、美丑的认识。90后大学生在明辨是非、判断善恶美丑时常常逆向而行,背离常理。他们善恶分明但有时又善恶不分,他们敢爱敢恨、果敢直接,有时却无法真正判断是非对错,经常是错号入座。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更加趋于功利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趋利避害,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90后大学生自我矛盾的集中体现。

二、90后大学生的普遍心理特质解析

受社会和家庭双重因素的影响,90后大学生具有前所未有的行为特点、思维形式,个性张扬、叛逆,同时也有着90前没有的大方乐观、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超前的消费观念、更加多元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1、社会因素。

90后现象是时代的产物。90年代至今是中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变的阶段,同时也是外来新思潮影响蔓延的时期,由于过度地追求经济增长、物质获益和精神享受,整个社会都处在一种浮躁的气氛中,而这一时期正是90后大学生从出生到成人的整个生活阶段。90后的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优越许多,没有经历过政治上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社会给了90后大学生最好的物质条件,但也深深地影响着这一代人。社会上的各种习气无不影响着他们,导致90后大学生呈现与90前人群截然不同的品质,具有很多不同以往的行为特点、思维表现。

2、家庭因素。

在90后大学生的家庭里,祖辈往往经受了战乱与磨难,父辈历经奋斗与改变。两代人在分别体验生死与苦乐后,不希望新生代承受任何的悲苦,希望为新生代提供最优越的物质环境,这就造成了大多数90后大学生几乎没有经历过任何贫苦和磨砺 ,导致其缺少艰苦奋斗的毅力和居安思危的责任感。同时,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尤其是部分90后大学生还经历了家庭的破裂,因而除对父母外,亲情观念相对淡薄,甚至出现某些性格上的缺失和成长中的断位。

三、加强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

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成长过程所造成的。因而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首要任务就是转变理念,积极应对,帮助90后大学生担负起时代的变革重任。

1、科学分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评价90后大学生。实践证明,不同时代的人身上体现着不同时代的社会特点。否定90后就等于否定社会,否定时代。如果能把社会也截成段,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算,这个20岁的社会与90后大学生一样,有许多与前代格格不入的地方,正是这使得90后与前代格格不入、特立独行。90后与80后、70后不同甚至有质的不同,这正是规律的表现。如果用前人对80后的评价和80后现在的表现作参照去理性审视90后,也许我们心中就没有了疑虑、批评和不解。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要站在社会的高度、时代的前沿,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评价90后大学生。

2、教育引导,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任何一代人的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社会的飞速发展,让90后大学生视野更开阔,信息接受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同时,他们也承担着社会更多的殷切希望。人生如果没有目标定位、没有价值标准也就等于没有动力方向,没有意义。因此,高校要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对其教育的全过程,把社会理想教育与个人理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90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崇高信念,树立热爱民族和国家的高尚情怀,形成社会共同理想信念与道德规范。此外,要认识到90后的早熟是一种假性的成熟,因而在管理中要加强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在不断学习中掌握明辨是非的本领,正确地评估自我和他人的行为,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关系。

3、人文关怀,消除90后大学生的情感障碍。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坚持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教育引导人,又关心帮助人。对于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叛逆”等特点,不能简单地看作是缺点,90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勇于发出自已认为是正确的声音,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绝大部分90后是独生子女,在宠爱和呵护中长大,充裕的物质、优越的条件、信息爆炸的环境使他们普遍缺乏人生目标、注重品牌、超前消费、猎奇心理强、依赖网络等,因此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引导他们消除感情障碍,帮助他们回归现实、融入大众,利用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心态开放的优点来激发他们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激情。

4、警示提醒,强化90后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抗挫能力。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仅仅盯住90后身上的问题,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指导他们自觉学习和积极规划未来。首先,加强自律引导。不少大学生认为升入大学就大功告成,抱着彻底放松的心态。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在日常活动中,有目的性地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自学或学术研究,学好知识、掌握技能,鼓励90后多与高年级学长沟通,吸取前人成长的经验。其次,加强专题教育。高校应从90后大学生欠缺的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育。例如,军训中90后大学生表现出身体素质的欠缺,在常规教育中,就应加强此方面的教育锻炼,使他们在不断的历练中成长和成熟起来。再次,开展抗挫训练。从某些心理咨询机构调查和反馈的情况看,90后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将人生的全部意义放在某个支点上,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感觉人生毫无价值。因此,在对90后大学生关怀疏导的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对其进行抗挫教育和训练,促使其养成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正确应对各种矛盾和困难,不断陶冶个性,健全人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自律意识和抗挫能力。

5、尊重个体,调动90后大学生的主动性。相比以往,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生活方式更多样化,自我意识更强,不拘泥于刻板的生活与教育制度,喜欢尝试新事物,因此激发他们对生活学习的兴趣是高校学生管理者的迫切任务。面对这样一个活泼、外显的群体,单靠管理者是无法完成教育管理目标的,因而我们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和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的力量。我们应在全面认识90后大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有不少高校虽然学生已从70后、80后换成了90后,但其高校管理者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却还停留在70年代、80年代前,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模糊管理”并不适应以人为本的现代高等教育。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当前学生工作的主线应是注重引导、培养锻炼、积极应对、科学管理、长善救失。

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质及管理教育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