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不久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2023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是:“良好睡眠 健康之源”,睡眠是衡量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睡不好甚至会导致“焦虑、抑郁”,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根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显示,影响睡眠时长的因素有:
1. 看手机或上网导致睡眠拖延;
2. 工作、学习挤压睡眠时间;
3. 失眠等睡眠障碍问题。
今天心理中心特别推出失眠小妙招,或许帮你打败失眠,彻底和熬夜说拜拜!
一、探索内在世界,与自己握手言和
有时我们看起来平静,但其实内心暗流涌动,因此我们需要静下来去探索自己内在的世界,探索我们的内心所想、所感,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
“我失眠的原因是什么?”
“我失眠的时候,脑中出来了什么的画面,它们与失眠有关系吗?”
“这些画面是真实的吗,还是只是我对未来还未发生事件的担忧?”
“我一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压力?哪些方式有效,哪些方式无效?”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静下来观察被我们忽略的内心,让我们进一步与自我和解。如果我们发现我们的失眠和自己脑海的画面有关,甚至发现与我们的焦虑、不合理的目标有关,我们可以尝试与自己和解:
1. 调整自我认知,设定合理目标。
有时为自己设立过于绝对和严格(例如“我一定要每科都进前三”)的目标会让我们产生焦虑,甚至抵触学习、产生拖延。我们可以重新为自己进行合理定位,先从可坚持、可达到的小目标开始(例如“我今天要复习第一章的内容”),然后循序渐进。
2. 关注当下任务,适当劳逸结合。
完成任务的时候,专心做好当下可以做的事情,既不沉浸对过去的后悔(“我为什么当时没有好好听课”)中,也不深陷于对未来的担忧(“考试肯定很难,我一定考不好了”)中。全心全意投入到当下的每一个概念、每一道习题、每一个案例,然后在投入之后给与自己喜欢的奖励,一顿美食,一集综艺。
3. 正念冥想放松,善用工具助力。
有时一些小程序也能成为强大的助攻,这里我们推荐一个小程序—“睿心冥想”。里面有许多舒缓的音乐、冥想指导语和计时工具,在复习的时候放一首舒缓的背景音乐,疲惫的时候来一次迷你的冥想,借助计时工具帮助自己高效利用时间,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调整生活习惯,做好睡前准备
除了内在的探索,平时的作息和睡前准备也很重要哦!
1. 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到点就睡,养成良好的生物钟。睡觉时无需强迫自己入睡,但要尽可能放松自己,全身心放松,不仅肌肉放松,思想也放松,让心灵踏实的平静下来,告诉自己今天已经尽力了,如果有什么很重要的事没有完成时,可以写到一个本子上,明天再来处理,放下所有的不踏实和焦虑。此外,周末作息也要尽量与平时一致,有的小朋友平时睡不够,周末来狂补,最后睡眠节律改变,出现了所谓的“周末综合症”。
2. 做好睡前准备。 在环境方面,保持环境足够安静、光线暗一些、室温略低于体温、然后让床和枕头柔软舒适,让身体接收到“我要睡觉啦”的信号;在饮食方面,睡前不要吃太多东西或者喝大量的咖啡或是酒类,让身体感知到“我想休息啦”的信号;在活动方面,临近睡觉时尽量不要做剧烈运动、看令人情绪波动较大或令人感觉焦虑的内容,可以听一点轻音乐或冥想音乐等,让自己身心都慢慢进入“我要睡着啦”的阶段。
三、助眠软件分享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失眠的时间比较长,失眠程度比较重,伴有明显的难以控制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时,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切忌自行的不合理的使用安眠类药物,容易出现耐药、药物依赖、撤药反应等问题,导致病情加重及更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