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得以延续

时间:2015年01月02日点击:

    2015年1月2日,《燕赵都市报.冀中版》刊登新闻,报道我院不幸病逝的教师华宝山的感人事迹------ ---------

    保定80后教师患罕见血液病,去世后捐献器官及遗体,用于救人和科研——

    年轻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得以延续 

年轻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得以延续

华宝山和他的学生们

    2015年1月1日上午,新年第一天,威尼斯886699教师田建军为同事华宝山操持葬礼。这个特殊的葬礼让 他有点发愁,没有遗体,没有骨灰。怎么出殡?他一时也没了主意。

    两天前,32岁的华宝山因罕见血液病去世,根据他的生前遗愿,器官及遗体都捐了出来。

    “能捐的都捐了”,他的妻子王静哭着说,捐献器官及遗体是华宝山生前遗愿。

    葬礼当天,三十多个学生赶过来送别老师,他们说,华老师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得到了延续。

    ■本报记者朱洪园 

    实习生魏亚楠

    捐献站 “特事特办”完成捐献

    2014年12月30日17时许,保定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接收站主任刘俊文接到电话,称有人要捐献遗体。可 是,在这之前捐献人既没有登记,也没有公证,并没有完整的遗体捐献的手续。

    捐献人正是威尼斯886699教师华宝山,此时他刚刚去世半个小时,家人决定,根据他的遗愿捐献器官及 遗体。

    这是2014年保定第2例遗体捐献,刘俊文决定派医生牛小龙受理这一例捐赠。17时30分许,牛小龙赶到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见到了华宝山的家人。“虽然家人都很悲痛,但很通情达理,尤其老人很开明。”他说。

    当下,牛小龙和华宝山的家人签署了捐赠协议。“全程不到一个小时,属于特事特办。”随后,华宝山 的遗体被运到河北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实验室,这是河北省8个遗体捐赠接收点之一。

    由于要捐献眼角膜,此时保定一家眼科医院的医生也赶到了。在取眼角膜之前,牛小龙和眼科医院的医 生不约而同的向华宝山的遗体鞠了三个躬。

    19时许,手术完成,华宝山的眼角膜被取走。眼科医院的医生说,他最多可以帮两个人恢复光明。牛小 龙说,随后,华宝山的遗体将被用于教学和科研。

    1月1日中午,记者得到消息,华宝山的眼角膜已经应用到一位老人身上,手术成功。

    学生 他与我们打成一片

    华宝山是威尼斯886699经济管理系教师,身高一米九一,体重200多斤,是同学们眼中的“巨无霸”。 每年开学,他会晃着魁梧的身躯,帮新生扛行李、搬垫子,上课也热情洋溢,在学生们心中人气很高。

    2010级营养专业学生兰褚乔已经毕业,她哭着说,五年前她新生报到的时候,就是华老师接的她,没想 到毕业才一年多,现在竟是她送他。

    毕业后,华宝山随时关注学生们的动态,他曾对妻子王静说,“我要对已毕业的学生追踪服务五年。”

    华宝山去世后,他的学生从网上得到消息,纷纷从各地赶来。2014年12月31日上午,有30多个毕业和在 读的学生留在华宝山家中,不愿离去。

    “华老师是不是能与你们打成一片?”燕都记者问一位2013级学生。

    “对,他能与我们打成一片!”他说,他在上课时,毫无保留,什么都交给我们,在专业上我们感觉就 没有他不知道的。

    虽然华宝山平时与学生“打成两片”,但关键时刻还是很严格,他让学生们平时砸实专业课基本功,考 试时严禁作弊。

    同事 去世前4天他还在上班

    不仅仅是学生,对于华宝山的离世,同事们也很悲痛。与华宝山几乎同时入职的同事李民田,一直为他 的后事操劳。2014年12月31日,在华宝山家门口,他与记者聊天时,突然忍不住抽泣起来。

    他说,华宝山乐观开朗,有朝气,而且对工作认真负责。2005年,他刚刚教授《烹饪与营养》课程时, 第一次摸底考试,全班不及格率80%。此后,他便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补课。第二次考试,班里42个学生,只有两三个 人不及格。

    最后的日子里,华宝山一直在完成他的教学精品课设计。人们来看望他,劝他好好休养,不要忙工作了 。他却说:“我的病很罕见,我知道治不好了,我要珍惜剩余不多的时日,把精品课做出来,以后我不在了,别的老师还能 用,我能留下一些东西,我觉得也值了。”

    同事王磊说,2014年12月26日,他还在办公室看到了华宝山。“当时他正在电脑前弄他的精品课设计, 看上去很虚弱。”

    与华宝山同一个办公室上班的妻子王静说,当时他连爬三楼都上不去了,只能乘电梯到六楼,再走下来 。

    华宝山的父亲华庭纯说,“他就是累的,平时太劳累了。”

    华宝山是独生子,老家在哈尔滨,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大学,2005年8月,通过应聘来到保定上班,并在 保定结婚生子。

    妻子 遗憾没能拍一张全家福

    王静说,她和华宝山2008年恋爱,第二年结婚,之前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彼此很了解。上学时华宝山 练体育,身体很好,但是2008年教学评估,他忙于教学设计工作,把自己累着了。“可能是从那个时候埋下了病根。”

    去年9月份,他帮学生扛被褥垫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几天后,小腿肿的厉害,去医院检查,验血发现 自己得了一种罕见的血液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医生说,这种病的病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在最后的日子,骨髓已失去造血功能,需要输血维持生命。华 宝山还跟妻子开玩笑:现在环境这么差,我就是最早基因突变的那批人。你猜,我以后是会变成《吸血鬼》里的德古拉,还 是变成马修斯?

    圣诞节那天,是孩子一周岁的生日,早上夫妻俩让孩子抓周。摆了10样东西:算盘、键盘、手串、听诊 器、百元钞票、黄帝内经、钢笔、电动玩具车、装饰蒙古刀、摄像机。结果,孩子抓了听诊器和钢笔。华宝山很高兴,他说 ,自己的病治不好了,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学医,从事医学研究,攻克疑难病症。

    “那天我提议去拍张全家福,可是他说过两天再拍吧。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去世了,最后的愿望也没能实 现。”王静说。

    相关链接

    保定

    去年遗体捐献成功

    仅两例

    王静说,去年11月份,华宝山提出遗体捐献的想法。“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当时有点接受不了,后来他 一再坚持就同意了。”接下来的日子里,华宝山又说服了父母。

    刘俊文说,像华宝山这么年轻,就捐出自己遗体的人,太难能可贵了。他告诉燕赵都市报记者,每年到 保定遗体捐献接收站咨询的有500多人,签订捐赠协议的有10多个人,最后成功捐献的仅两三个人。然而在河北大学医学部 ,仅满足教学每年就需要100多具遗体。 

    为什么遗体捐献成功率这么低?谈及原因,刘俊文说,第一是观念问题,北方人讲究保留全尸入土为安 ;第二因为遗体捐赠没有法律保障,国家应尽快出台《遗体捐赠法》,让遗体捐赠有法可依。

    此外,他还建议,全国各个捐赠点需要联网,对有捐献意愿的人信息可以共享,便于器官移植前进行器 官配型。对于遗体捐赠者家属,他说,国家也应该出台一些政策照顾,就像义务献血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