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乡万村“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
---记威尼斯8866992013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和团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成才报国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为助力“四大攻坚战”和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贡献,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决定下发的河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共青团威尼斯886699委员会在2013年7月4日-14日组织了为期11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在威尼斯886699团委青年教师张保东的带领下,全院23名优秀学生代表奔赴保定市定兴县小朱庄乡。在那里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进行了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等一系列调查,利用学科优势和所学专业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大力宣传十八大精神,积极发挥综合型院校学生志愿者的作用,为当地的高校学生进行演讲,互动。通过开展素质拓展和法律知识宣传,传播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进行科普宣传教育,为农民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等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开展国情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威尼斯官网作为准军事化管理学校,素来就有“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每年都会组织以科技、文体、卫生为主的三下乡活动。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将学校的人才资源转变成发展优势,激发人才内在活力。促进广大学生和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农村基层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社会调查中发现真知掌握真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为个人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并把科技、文化、文明等先进生产要素带入了农村,为群众提供科技文化政策、法律服务,用自己的知识和青春为农村做贡献,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奉献自己的力量。下面是我院的工作总结:
第一部分:小朱庄乡的概括
首先从小朱庄乡的建设背景而言,小朱庄乡位于定兴县东南部,距县城12.5千米。面积44.5平方千米,人口约3.19万人。辖2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小朱庄村。定韦公路横穿乡境。南拒马河、北拒马河在乡境汇合,是县内四大洼地之一。1953年建小朱庄乡,1958年属天宫寺公社,1961年析建小朱庄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初韦家营乡并入。1997年,总面积约为44.5平方千米,人口已经达到2.9万。
小朱庄乡以珐琅工艺品的生产闻名全,素有“珐琅之乡”的美称,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逐步使珐琅、箱包、建材、化工、皮毛、农产品加工、养殖业、绿色种植等八大产业成为我乡经济发展的支柱。
目前全乡建有大朱庄奶牛养殖、韦家营无公害蔬瓜,臧官营、芦笋种植和小王庄胡萝卜四大基地,有力促进了乡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小朱庄乡虽属农业大乡,但是这也是一项可发展的项目,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不放松粮食生产并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迅速。
种植业:以小麦、玉米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有:大豆、花生、棉花和以萝卜为主的各种蔬菜等。大棚菜种植面积已近百亩,有著名的有南张庄科技园区。养殖业:全乡共有养鸡专业户4家,存栏鸡约1.5万只,养牛基地(夏家营、大朱庄)两个。肉牛存栏800头,养牛散户300多家,存栏肉牛400多头。其次为养猪,每年可生产商品猪4000头。林果业:林果产品以桃、葡萄为主,果园面积1200亩。
乡镇企业全乡共有乡镇企业610家,从事行业以珐琅为主,是全县著名的“珐琅之乡”。河北伊顺食品有限公司的迅速崛起,不仅成为我乡粮食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更是全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电力、通讯 全乡电力装机总容量3千千瓦,虽部分地方有待完善,但总体已经完成低压电网改造。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基本上达到了村村通并全部实现自动化,有力的保障了本乡与外地的联系。
总体而言,相比较同类型的乡村,小朱庄乡的发展形势多样化,发展也比较迅速,但是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发展的并不够完善,就该村的发展而言,制约其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该村的水电设备受天气影响较严重,一旦刮风下雨就会停水断电,对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二、该村劳动力不足。根据我们的走访调查家中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家中没有足够的劳动力,田间劳动的还有许多是老人,家庭分工有待改进。
第二部分:小朱庄乡的教育
每个村庄的经济和教育的发展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朱庄乡也不例外,但这里的教育环境有待改善,师资力量配备不齐全,现在的定兴县小朱庄乡中学时当地最好的中学,虽然新建的教学楼吸引了不少即将上中学的孩子们,但是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有待改进,例如教师中学生上课用的桌椅时间较长,显得有些破旧残损;宿舍是孩子们的第二个教室,也是能够让孩子们安心休息的地方,虽然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装潢,但是基本的设施和布置比较欠缺,在离教学楼不远的一处平房内便是孩子们的宿舍楼,屋内仅有几张简单的上下床铺和几台吊扇,还有暖气,窗户依旧是最原始的玻璃窗,如果在多风多雨的夏季,极有可能发生危险;食堂的环境也不容乐观,设施简陋,桌椅不全。由此可见乡里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与发展,在有限的资源里确实是一大难题。
定兴县小朱庄乡中学是他们所在乡的最好的中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是通过各项评比产生的,主要是看学习成绩和学生素质,包括精神面貌、文明礼仪、劳动等方面的内容,学校的会议室中还挂着每年来学校获得各项荣誉。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因财政困难很少拨钱支持学校建设,学校的运作经费一部分来自学生上缴的学杂费,另一部分则是村里每年根据学校需要调拨的一部分经费。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
学校最缺乏的还是老师。学校虽然简陋了一些,老师虽然很辛苦,但是并没耽误孩子们的正常学习,科任老师也是身兼数职,但都还是尽心尽责,对孩子们的生活也十分关心,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了解到,孩子们接触到的课程和大纲教育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学生们普遍反映英语的学习过程很难,不能接受。其实这也是受到地方的限制,不像城镇中的孩子自小学就可使接触外语,所以这里的孩子们学起来很吃力,这也体现出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够扎实,老师虽然也会有考核项目,但是整体素质还是不高,老师的教育方法也有待改进。
在学校的期间我们还了解到孩子的求知欲望很强,但他们课余的学习时间比较少,有1/3以上的学生要回家作农活,他们在家的学习时间只是写作业而已。他们多数没有明确的理想和志向,信息接收闭塞,对外界不了解,视野相当局限。也大都没有特殊爱好,对音乐、美术或体育没什么兴趣(即使有兴趣也不能得到培养),课余最大的娱乐不过是看一些电视连续剧或听一些流行歌曲或是随意的玩耍。有一部分原因在家庭教育的贫乏,孩子的父母的文化素质都比较低下,还有不少是文盲;另一方面学校设施和师资薄弱,且重视文化课教学而忽视素质课,也不注重对孩子们的思想熏陶和视野的开阔。缺乏相应的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教学设备不完善是制约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因。学校教学器材匮乏,即使有的那些也都陈旧与教材不配套。
通过攀谈我们知道,大多数的家长还是希望孩子们能够认真学习有出息,将来不要再像他们一样一辈自生活在农村,没有属于自己的事业,限制了孩子们的许多发展。在访谈过程中几乎所有家长都表示只要孩子愿意读书,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们读书。他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经我们的调查,小朱庄乡适龄孩子基本都能入学,并未出现因贫困而辍学的情况。我们在和多位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询问了其家庭支出状况,大多家长称其家庭的很大一部分开支是孩子的教育费用。
但是这里的家长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关注也仅限于此。在家庭教育这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在学习上都不能正确引导孩子。他们一方面担忧老师的水平,一方面却又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至于孩子回家后的学习生活安排他们都不干涉,也从没想过要干涉,只是知道家中的农活需要人手的时候,孩子们要义无返顾的跟着下地劳作,结果导致有些孩子不是沉迷于电视中就是对学习失去了动力,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第一位老师,可是这里的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男子的文化层次大多低于女子,一部分女子上过高中。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上家长们从未意识到自己的榜样作用,所以孩子的家庭教养这一方面是一片空白。
一个接受不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很难成为社会的精英,我们曾试图询问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可是他们从没期望过孩子们能成名成家,甚至他们大多都说不出对孩子的具体期望,他们重视教育的最根本动力是希望孩子们可以摆脱村里的贫穷,走出去。至于如何改变整个村的生活现状,村民们几乎都把希望寄托于两委班子,不是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因为他们不希望孩子们以后还呆在村子里受苦,能出去就去外面闯,别再回来了。有些孩子甚至中途辍学外出打工。这种思想直接导致了孩子们也没有了理想,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念书干什么,大好青春白白浪费,家长也忽略了这方面的重要性,任由孩子的想法去做,总认为能提前挣钱是好事,帮助家里分担生活的重担,然后娶妻生子,了了一生,其实根本没有摆脱这种贫穷的现状,要知道知识改变命运,没有文凭学历拿什么养家糊口?又拿什么去竞争?去闯荡社会呢?这种思想上的错误是十分可怕的。
中国的农村教育发展到今天,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仍然把应试升学作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不是面对全体学生,而是面对少数尖子生;不是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偏重于智育。在智育方面,又忽视智力的开发,而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在知识的传授方面,又忽视了教给学生关于农村发展和做人的诸多知识,而偏重于与高考相关知识的传授。一偏再偏,就使农村教育走上了升学指挥棒导引下的仅有单一升学目标的独木桥。结果,约占10%的中榜者,进了为城市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走向了城市或发达地区。而约占90%的落榜者,命运最终要赋予他们难以承担的农村现代化建设者的使命,这是农村教育的最大悲哀。
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于是我们也力所能及继续向定兴县小朱庄乡中学的孩子们捐赠各种文具用品和法律知识宣传单,也向全村的人们分发了十八大的精神宣传单和法律基础知识,让他们能够了解国家的政策和发展趋势,不要盲目的搞发展,懂得如何最大利益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里的孩子的确是淳朴的,善良的,可爱的,但是无法掩盖的是,同城里的孩子相比,她们又是落后的,缺乏多方面的素质,心智也远没有城里的同龄孩子成熟。这同整个村的文明程度是密不可分的。当然他们正处于灿烂的季节,如花般的年龄、单纯的意识,使她们可以毫无埋怨,毫无忧虑地生活,尽管这里的发展还没预测的那么繁华富有。但是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小朱庄乡的孩子们也可以接受到好的教育,让这些纯朴的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站在一样的教育起点。
第三部分:小朱庄乡的发展方向
小朱庄乡以珐琅工艺品的生产闻名全,素有“珐琅之乡”的美称,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逐步使珐琅、箱包、建材、化工、皮毛、农产品加工、养殖业、绿色种植等八大产业成为我乡经济发展的支柱。
目前全乡建有大朱庄奶牛养殖、韦家营无公害蔬瓜,臧官营、芦笋种植和小王庄胡萝卜四大基地,有力促进了乡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小朱庄乡虽属农业大乡,但是这也是一项可发展的项目,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不放松粮食生产并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迅速.
小朱庄乡位于定兴县东南部,交通虽没有四通八达,却也和市里有着联系,在这里生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据了解调查,小朱庄乡属于后期建设的乡村。村民们善良俭朴,吃苦耐劳,安于劳作,他们大部分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习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乡村的信息设施有限,村民们很少不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他们当时也没有在意了解这些信息,唯一想到的就是养家糊口,过着简单而又辛苦的生活。
如今的小朱庄乡不仅仅以农业种植为主,还有许多养殖业也逐渐起步,加之这里又是著名的珐琅工艺品之乡,可以发展的前景十分开阔。除此之外,各大学校的大学生们也会趁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这里的村民了解更多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指导,,让村民们受到更多的实惠,村民们也学到了很多平时想学而学不到的知识,使这里的人们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村民的辛苦经营下,以小麦、玉米农作物为主的种植和以大豆、花生、棉花和以萝卜为主的经济作物有里很大的发展。大棚菜种植面积已近百亩,有著名的有南张庄科技园区。养殖业:全乡共有养鸡专业户4家,存栏鸡约1.5万只,养牛基地(夏家营、大朱庄)两个。肉牛存栏800头,养牛散户300多家,存栏肉牛400多头。其次为养猪,每年可生产商品猪4000头。林果业:林果产品以桃、葡萄为主,果园面积1200亩。由此可见该乡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只要人们能正确的运作经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朱庄乡会有更大的突破。
第四部分:素质拓展活动
在小朱庄乡的日子忙碌而又充实,白天我们进行各项调查宣传活动,到了晚上我们就在学校院子或者外面的空地上进行素质拓展活动,有时还和孩子们一起娱乐,宁静的小乡村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变得充满朝气与活力
素质扩展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备体能和实践的素质教育。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领悟为目的。素质拓展活动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树立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极大的提高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主动去体验并解决问题,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心理受到挑战,思想得到启发,对个人、团队得到更深的认识,重新定位。达到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潜能增强自信。盲人方阵、信任背摔、穿越电网、天黑请闭眼、让我们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第一个拓展盲人方阵时,我们刚开始各抒己见,没有确切的方案,庆幸的是后来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但也因此耽误了很多时间。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沟通的品质决定了了团队的成员能否积极用心去思考,去聆听别人的建议,认真了解其他人的方案或是想法,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在一个团队里面领导很重要,一个团队的产生肯定会有领导的产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自己的团队拧成一股绳,让大家心往一块使,齐心协力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奋斗。通过这个游戏让我们明白了团队的里听从指挥是成功做成一项活动的的基础,采纳宝贵的意见更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如果说盲人方阵让我们彼此了解,成为一个团队,那接下来的信任背摔则让我们成为亲密的一家人,彼此信任彼此关爱。“你相信你的队友吗?”当一声声“相信!”响彻云霄,直击每个人的心脏,这是怎样的勇气才能让他之生死于度外。是信任!没错只有在心理放松姿势正确的情况下,倒下的人才最安全,接住的人也最省力。团队里面只有彼此信任才能把资源得到最大化发挥,提高执行力提高办事效率。
穿越电网,使我们真切的体会到团队协作和做事之前做好计划的重要性,确立方案,明确分工,有效的组织协调才能使团队成功。也教会我们有效的利用搭配资源,相互协调和精心操作才能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既要端正心态,又要找准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面对困难要有应有的态度和做事方式,冲动和莽撞是肯定不能成功的。其实在团队中办一件事,想出主意并不是很难,难的是把大家的七嘴八舌的意见快速的凝聚成一个可行的方案。如果讨论问题的时间过长,就容易错失良机或耽误时间。在这里,民主提议固然重要,但一部分人的适度沉默和某个人的适度独裁同样必不可少。也就是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利用民主与独裁,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做事认真的仔细、考虑周全使这次素质拓展成功完成,我们没有摒弃任何一个人,成功的完成了此次活动,让我们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自豪感。
通过这些素质拓展活动,使得我们每一位学生干部了解到,在以后的工作中或者学习中,团队的力量必不可少,但是我们需要加强的是每个人的思维的培养,过分依赖团队会失去自我,大家把一件集中到一起才会有创新的奇迹。
第四部分:医疗卫生调查
这次调查内容主要是调查当地居民的医疗卫生情况,我们一方面主动走家串户进行健康生活常识及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一方面在街上发放健康生活的传单,借此宣传健康生活卫生保健的知识,在活动过程中群众们主动配合我们团队工作,亲切体贴的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在我们宣传健康知识时,老乡们都会倾听并面带微笑的与我们交谈,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向我们咨询。在社会实践医疗卫生的调查中,主要是针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经了解,小朱庄乡村民基本全部参加农村医疗保障,也得了到一些实在的优惠和好处。
任何地方卫生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经济的大力扶持,这是不可改变的,在我们走访的村内卫生院的情况来看,妇女保健不完善、卫生条件不合格、建设规模零散、医疗设备简单,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老百姓的求医要求。该村40岁以上的百姓大多的有或多或少的病,但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导致原本的小病一拖再拖变成大病需要高额费用家庭又无力承担。村内高素质医疗卫生人员严重缺乏,医疗人员大多为赤脚医生或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人,医疗队伍的素质不高,这样直接造成的后果是患者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容易发生一些医疗事故,引起相应的医疗纠纷问题。
通过这次对小朱庄乡医疗卫生情况的调查我们感触很深,农村的医疗情况令人担忧,农民普遍面临看病难的问题:一方面医疗卫生资源越来越集中于城市,地处偏远地区的农民看病不方便,更重要的是贫困的农民普遍不能支付高昂的治疗费用,往往抱着“大病不看,小病拖大,大病拖死”的心理不去看病。与此同时,因为不在意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和卫生保健意识,另外卫生条件不合格也使她们更加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和宣传力度,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建立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医疗服务队,有意识的培养医疗方面的人才,保障村民的健康状况。
第五部分:总结
此次活动是青春的出发,是理想的绽放。正如动员大会上大学生代表们的实践誓言那样“让我们的青春在基层的沃土上闪烁光芒,前方是我们赴的使命,脚下是又一次实践的旅程。”短短的暑期实践活动已经圆满结束,我们却深深体味到这次活动的精神与灵魂所在。回顾这次的洋溢着青春和理想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有收获,有体会,有提高,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培养了我们志愿服务的精神,积累了很多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完善自我,为以后的社会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学习到很多我们在书本上无法涉及的知识,视野得到了更好开阔,同时从实践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促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弥补、提高。
这次的下乡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平台,小分队的所有队员把自己的汗水和才智融入到为小朱庄乡村民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走访小朱庄乡的街头巷尾,我们调查了村中的医疗卫生情况,教育问题,发展前景及基础实施建设等问题。一方面对小朱庄乡的发展做出了我们小小的贡献,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懂得作为一名现代的大学生,不能只是拘泥于书本之中,而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农村、服务农村,关注国家和身边的贫困农村,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尽我们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亲身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纯真、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生活在田园之中亲身体会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河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活动让我们真正明白了“体验省情,服务群众”的含义。大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优势和智力优势积极投身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大业中,形成一支智囊生力军为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另外大学生作为科学技术和先进信息的传播者,可以把学校的专业技术直接带到农民身边。并且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十八大的精神指导下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富民强省、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提高素质,服务社会主义,促进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威尼斯886699
二〇一三年九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