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时间:2018年09月01日点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课程类型:公共平台课

总学时及学分:80学时 5学分

适应对象:本科二年级

主要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

执行日期:2018年9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我国大学生的一门理论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领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对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指导意义;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科学体系,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以来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基本内容,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旨在帮助学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激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投身于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基本问题,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增强掌握和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自觉承担历史使命,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把学习科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面对中国近代以来山河破碎、内忧外患的深重灾难,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远大理想,脚踏中国大地,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创立毛泽东思想,在黑暗的中国高高擎起熊熊燃烧的火炬,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江河奔涌之势一路向前,让沉睡百年的"东方睡狮”站起来。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光芒。要读懂中华民族近代的苦难辉煌史,读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史,离不开毛泽东思想这把金钥匙。

1.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和前进的历史,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在整体上把握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教学难点: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理解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中国革命为什么能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为什么能在其他各种势力和主义都失败的情况下,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为什么能一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为什么能走出“山沟沟”、走向全国执政?这一个又一个“为什么能”的答案,就蕴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中。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不了解近代中国国情,不了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便不可能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理论,也就无法正确领导中国革命。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

2.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内容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教学难点: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解及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进入发展进步的新纪元。山河重整,百废待兴,接下来该怎么走?如何改造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如何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就是对这一系列崭新课题的创造性回答。

3.1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3.2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3.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使学生深刻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的一个特点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教学难点: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在“一穷二白”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可循,如同攀登一座人迹罕至的高山,需要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成就甚为显著,经验弥足珍贵,敎训十分深刻。如何回望这段激情而峥嵘的岁月?如何正确把握艰辛探索的理论成果?如何认识这一时期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关系?这是本章要集中讲述的问题。

4.1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2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掌握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仍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解把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立时代潮头,开改革之先。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民意,挽狂澜,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吹响改革开放号角,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邓小平理论。思想解放的滚滚洪流,冲开了神州大地创新创造的闸门,中国人民以昂扬姿态踏上富起来的新征程。当代中国为何能发生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如何改变了中国又改变了世界?新时期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我们需要到邓小平理论中寻找这一切的初始密码。

5.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5.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三步走”战略,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国两制”,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等,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5.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教学基本要求: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历史地位。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畏浮云遮望眼,咬定青山不放松。世纪交替、千年更始,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如何坚持与时俱进,迎难而上?如何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如何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谷时,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功推向21世纪。让我们到本章中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

6.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我们党和国家处在决定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判断形势,全面把握大局,进行艰辛探索,从容应对困难和风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6.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6.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理解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接力奋进续伟业,继往开来谋新篇。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这一章让我们走进它。

7.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7.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探索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必然结论,既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探索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必然结论,既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思想是时代的光芒。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照亮时代的航向。党的十九大以如椽巨笔书写了民族复兴的“未来简史”,“新时代”是坐标,“新思想”是灵魂,“强起来”是底色。如何理解新时代?如何把握新思想?如何实现新目标?本章将 为你解答。

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

8.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

8.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伟大民族憧憬伟大梦想,伟大梦想成就伟大民族。中国梦,百年梦。百年逐梦,感天动地。今日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实现。在新征程上,按照什么样的时间表、路线图,进—步追梦圆梦,实现关键一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所要回荅的问题。

9.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9.2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先后提前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这就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中国梦的内容和实现途径,理解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教学重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梦,中国梦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教学难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先后提前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这就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就像纵横全图的经纬线,勾勒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美景象。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如何理解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如何把握实现路径和发展思路?如何领会重大方针政策?本章将予以全方位展示。

10.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10.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10.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10.4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10.5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掌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建设美丽中国。

教学重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教学难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纲举才能目张。蓝图已经绘就,目标更加明确。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牢牢扭住治国理政的“牛鼻子”?如何放眼长远,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如何攻坚克难,走好新时代,实现强国梦想?这些答案体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

11.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跨过了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

11.2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

11.3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1.4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掌握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体现了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

教学难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强国必须强军。历史有力证明,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引,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前所未有的男气和决心推动人民军队的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强军事业正当时。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12.1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围绕强军兴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

12.2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理解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意义。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

教学重点: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等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成果,为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引。

教学难点: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义和途径。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当今世界多元多样多变,如何让世界各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如何在世界百花园中扩大中国"朋友圈”?如何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携手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中国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放眼世界,胸怀天下,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谋篇布局,对世界走向之问作出响亮回答。

13.1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中。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难逆,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变革迹象。

13.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入类共同利益”。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时提出了“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性,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时提出了“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教学重点: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所决定的,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教学难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时代是出卷人,党是答卷人。中国共产党立忠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要求,必须坚持和加强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风吹浪打何以闲庭信步,肩负使命如何不忘初心,始终做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取得胜利的制胜法宝。

14.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4.2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党的宗旨、性质,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理解掌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教学重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教学难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五、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程,要在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上下功夫,尤其要深刻理解贯穿于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精髓和灵魂,掌握体现在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教材在每一章的最后都列有“阅读书目”和“思考题”,希望同学们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习教材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原著领会基本理论。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深刻理解和把握基本理论的精神实质。积极培养理论学习兴趣,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学会客观的、发展的、全面的、系统的和辩证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考核评价方法及要求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成绩。线上学习部分根据学习平台按要求完成考试,线下学习部分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线下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在线学习成绩占总评成绩20%,平时考核(包括出勤5%、平时作业5%、课堂表现10%)占总评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60%。课堂出勤低于三分之一者取消该课程线下学习部分期末考试资格。

七、教材与主要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参考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

2.列宁: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2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

6.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16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4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

9.中国共产党章程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出版社,2018

制定者:蔡  静  2018年6月

审核者:刘  亚  2018年6月

批准者:李锡英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