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电控技术
英文名称:Auto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课
总学时及学分:80学时,6学分
适应对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主要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构造
执行日期:2017年9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汽车电控技术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有汽车电控发动机技术、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自动变速器原理与检修等,涉及内容广泛,涵盖了汽车前沿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兼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及应用性的特点。这门课程教学的内容安排、过程组织既包含理论传授,又包括方法或技能训练,因此,该课程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讲解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并重。通过教学锻炼学生掌握本行业的前沿技术的基本能力,培养工作岗位需要的综合素质。
任务:汽车电控技术课程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学科教学中的任务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目标的实现上。
知识目标:汽车电控技术是汽车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接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作用,为学生后继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主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在培养汽车类工程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具有增强学生电控理论基础,提高学生汽车电控设备操作技能,培养其创新创造能力的作用。
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关于汽车电控设施设备功能分析、故障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检测电控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汽车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掌握典型电控设备的检测方法及技能;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为后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汽车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掌握汽车电控系统的使用方法,并初步具有功能分析、故障分析和检测技术状况的能力。通过课内实习,熟知汽车电控各分系统的位置、主要组成,学会典型部件的拆装及检测方法,并逐渐形成正确逻辑思维能力和规范操作设备的意识;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掌握典型主要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技能;了解汽车电控系统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向;培养学生缜密思考、科学判断的技术风格。在教学内容遴选上主要着眼于人才培养计划的需要,即实用性教学内容重于理论内容,同时兼顾有进一步深造要求的学生。
三、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内容共分四个模块
第一模块 概述及传感器
1.1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
1.2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基础
2.1传感器概述
2.2空气流量计
2.3压力传感器
2.4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2.5氧传感器
2.6温度传感器
2.7爆燃传感器
2.8曲轴位置传感器
2.9转速传感器
教学基本要求:主要讲授电控系统应用的优越性、汽车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分类、传感器特性、常用传感器工作原理;空气流量计、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爆燃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的位置、功用、原理、检测。通过本模块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熟知汽车各传感器的位置、作用及简单的检测诊断的方法;二是电控技术基础知识中关于汽油机的排放与净化、汽油机对点火系统的要求、汽车的制动与侧滑理论等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传感器原理及检测
教学难点:汽车制动与侧滑理论
第二模块 发动机电控系统
3.1汽油喷射系统概述
3.2空气供给系统
3.3汽油供给系统
3.4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4.1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4.2点火提前角的控制和闭合角的控制
4.3发动机爆燃的控制
4.4典型电控点火系统
5.1怠速控制
5.2排放控制
5.3进气控制
5.4正时控制和断缸控制
教学基本要求:主要讲授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发动机辅助电控系统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及检测等;丰田TCCS系统、福特EEC-IV系统等典型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作用以及工作原理,初步具有功能分析和检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关于发动机各工况(起动工况、冷机工况、正常工况)汽油泵的控制、关于各工况下喷油量(喷油脉宽)的控制;电控点火控制系统关于发动机各工况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的控制。
教学难点:起动后基本喷油脉宽的控制理论
第三模块 底盘电控系统
7.1自动变速器概述
7.2液力变矩器
7.3变速齿轮机构
7.4自动变速器供油系统
7.5自动变速器操纵机构
7.6典型自动变速器
8.1汽车防滑控制系统概述
8.2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8.3驱动防滑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8.4典型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9.1悬架控制系统
9.2巡航控制
9.3汽车动力转向控制与四轮转向控制
教学基本要求:主要讲授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防滑控制系统、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电控悬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的功用、组成、基本原理以及使用维护的方法。通过本模块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各分系统的工作原理、各分系统主要部件的位置及拆装方法和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汽车防滑控制系统关于放抱死控制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工作;悬架控制系统关于半从动悬架、半主动悬架、主动悬架的特性及控制原理;汽车动力转向控制的原理。
教学难点:自动变速器
第四模块 行驶与安全控制系统
9.4横向稳定控制系统
9.5安全气囊系统
雷达防撞系统
安全带控制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
中控门锁系统
主要讲授安全气囊系统、雷达防撞系统、横向稳定控制系统、安全带控制系统的功能、组成、工作原理以及使用的一般方法。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分系统的工作原理,初步学会各分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各分系统主要部件的拆装、检测方法。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
1、该课程教学方法以讲练结合为主。特别涉及基本方法的部分,应加大或加强课程实践的比重,通过讲解示范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或套路。课堂讲授基本理论以课件为主,基本方法以板书和实物演示为主。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联系构造课程。
2、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尽量避开纯理论、纯概念的纠缠,可以把概念性的内容留给课下时间学习,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搞清不同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论应用的局限性,以及完成扩展学习。
3、课堂教学宜采取精讲精练。教师应在精讲的内容上加强备教备课、内容构建等工作,精讲内容应选取模块中的主要内容或具有典型性的内容,以此内容的讲授为主线索,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以求同模块类似问题的触类旁通。
六、考核评价方法及要求
本课程以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的全程考核体系,采用日常考试和结课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日常考试包括两部分:一是作业成绩(每授课3次即批改评阅作业1次,根据作业质量给定成绩);二是课内实践的表现和成绩。结课考试即期末考试成绩。平时作业完成量低于总量50%者不能取得该课程的结课考试资格。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七、教材与主要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
1、冯渊: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参考资料
1、舒华、姚国平: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张西振: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制定者:何立淮、2017年8月
审核者:王素英、2017年8月
批准者:沈文涛、、2017年8月